close
「只准州官放火,不許百姓點燈」
宋朝一位州官,姓田名登,他很避諱人家直呼他的名字,和引用與其名字相同的字。
一次上元節放花燈節慶,州衙門貼出告示寫道:「本州依例放火三天」。
「諱,忌也。」《說文解字》
「入境而問禁,入國而問俗,入門而問諱。」《禮記·曲禮上》
例
秦始皇諱「政」,秦朝改正月為「端月」;端月,正月也。
漢光武帝名劉秀,故將「秀才」改為茂才。
西漢末年的孔子後裔孔莽,因王莽篡漢稱帝,遂改名孔均。
清聖祖諱玄燁,紫禁城的北門「玄武門」改稱神武門。
對帝王與尊長不直呼其名,而採迴避的方式,這是舊社會(古時)的規範,不避諱即代表不敬。
◗源於周代,漢朝趨於完備,唐宋以後越來越興盛,辛亥革命後逐步消失。
唐律明文規定官名犯家諱者不能冒諱任職
如父名衛,不能在諸衛所任官;祖名安,不能在長安縣任職;父名軍,不能做將軍;祖名卿,不能任帶卿字的官職。
漢文佛典中,觀音菩薩全稱為「觀世音菩薩」。玄奘法師曾譯觀世音為「觀自在」。
唐代,為避唐太宗李世民的名諱,觀世音減稱為「觀音」,沿用至今。
「金盤蘇合來殊域,自慚無德頌陶唐。」 謝恩詩•明朝僧人
朱元璋認為「殊」為「歹」、「朱」之合,影射他是賊子出身;「無德頌陶唐」,更是譏諷他無德,於是下令將僧人斬首。
國諱
聖諱(一些碑文或古籍上可以看到孔丘的丘字少了最後一豎)、
官諱
家諱:回避家族內尊長者之名,有時也包括同音字。
➨這種習俗,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延續了千多年,給古代社會生活帶來極大的不便。國諱,更是反映了專制統治的特點,也給今人研究中國古代歷史造成一定的難度。
全站熱搜